【阅】本周阅读摘选2023-07-03 → 2023-07-09

Posted by Cao Zihang on July 10, 2023 Word Count:
本周阅读摘选
2023-07-03 → 2023-07-09
目录

学术相关

关于打破固有功能: Aha! 瞬间如何增强感知产品创造力和产品吸引力1

数据

星星评级与条形评级:产品评级的美学如何“塑造”产品偏好2

数据

image-20231128232456645

主题 Title Author Journal ROF
认知干预 Stars versus Bars: How the Aesthetics of Product Ratings “Shape” Product Preference He (Michael) Jia; Echo Wen Wan; Wanyi Zheng;【2023】 JCR 当产品评分(如 3.7、3.8、3.9)低于最接近的整数时,与矩形评分格式(如条形评分)相比,非矩形评分格式(如星级评分)会提高产品偏好度,当产品评分(如 4.1、4.2、4.3)高于最接近的整数时,非矩形评分格式会降低产品偏好度;非矩形评分格式会提高评分单位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中介了产品偏好的视觉取整效应;强调评分单元的视觉缺口能降低非矩形评分格式的视觉取整效应;若非矩形评分单元在呈现小数时保留完整形状,视觉取整效应对产品偏好的影响会减弱;个体的格式塔处理倾向越强,视觉取整效应对产品偏好的影响越大;随着年龄增长(格式塔处理倾向变强),视觉取整效应会更强
SPL CPL GAP
垂直切割会改变非矩形评分单位的完整感,但不会改变矩形评分单位的完整感;鉴于不完整的状态可能会引起不适,人们可能会认为垂直切割后非矩形评分单元的不完整性可能会降低评价;在编码阶段,人类擅长识别拥有封闭区域的物体;在检索阶段,对视觉完整性的先天需求反映在记忆偏差上,即人们倾向于错误地回忆起他们看到的是完整版的图像,而实际上显示的是不完整的图像;在同一评分单元内从一个区域延伸到其相邻区域的知觉填充反映了与 “整体-部分 “关系有关的整体/格式塔处理 理论上不完整的不适感主要是由于功能价值或信息价值降低造成的。与此相反,评分单元的不完整区域会促进更精细的评分展示,从而提高而不是降低评分单元的功能和信息价值,因此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 尽管矩形和非矩形视觉评级格式非常普遍,但还没有研究探讨过它们对产品偏好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
RFW POC-RPP IV DV Method
研究评分格式是否对顾客评分行为产生影响 作者实验设计极大地简化了购物环境,大概率夸大了评分格式对购物偏好的影响;作者认为视觉取整效应在向上/向下取整是对称的,且可互相抵消,并基于此设计了多个实验,作者需要补充操纵实验,证明抵消可成立 评分可视化形式 产品选择、态度等 对照实验;回归分析

超越数字:一种解释吸引力效应的模糊-可行-适用框架3

image-20240414164422496

主题 Title Author Journal ROF
认知干预 Beyond numbers: an ambiguity–accessibility–applicability framework to explain the attraction effect Sharlene He; Brian Sternthal; Amna Kirmani; Stacy Wood; Sankar Sen【2023】 JCR 作者提出3A框架:模糊性Ambiguous(选择间存在trade-off)、可及性Accessible(诱饵与目标之间可比较)、适用性Applicability(深度评估诱饵信息是否有助于决策)解释什么时候会产生Affection Effect虚拟占位效应;若要产生AE效应,首先被试应该使用系统1,而不能激活系统2,因为系统2会仔细评估诱饵的适用性,进而排除掉诱饵;若问题没有模糊性,系统1也不会依赖诱饵简化问题评估;若诱饵不可及同样不会诱发AE;当且仅当问题模糊需要权衡、诱饵-目标可比、被试采用系统1忽略适用性比较的情况下,AE出现;个体对模糊性的容忍程度中介了诱饵能否产生AE
SPL CPL GAP RFW
AE指增加劣质替代品会增强人们对其最相似的替代品的选择;现有AE的3种机制解释:诱饵通过增加目标-诱饵在竞品中占优属性的重要性增强对目标的选择、诱饵的存在改变属性的主观价值利于目标、诱饵提供了一种手段证明目标选择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减少目标-竞品之间的权衡难度;模糊性产生于决策者不清楚目标优先级的认知冲突;可及性指比较标准的心理表征被激活程度,受信息阐述和注意力等因素影响;眼动追踪表明决策伊始受试会注意每一种选择,但随时间推移焦点会转移到目标-诱饵的比较,证明了可及性的作用;通过动画等显示方式改变可以调整可及性;适用性设计对特定信息能否提高判断准确性的深入慎重考虑;双过程理论(系统1、系统2) 3种常规解释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数字形式导致的AE,但无法解释感知刺激下AE通常失败等众多问题 不能解释数字型刺激能较可靠地产生AE,感知型却不行;不知道什么条件下AE会可靠地产生;在感知刺激的决策中如何产生AR ——
POC-RPP IV DV Method
3A框架属性阈限模糊:MTurk调查表明诱饵可及组有更高的6.1可及性,但不可及组的可及性5.4只是相对低,在7级量表中仍然是绝对高,但该组与控制组比较不显著,作者没有做出解释,且先前的可及性理论描述更像是单调增关系,即便是存在阈限,在6附近的阈限也难以解释,这一现象与理论不和;部分情况解释牵强:若被试忽略适用性则不应该在事后测量时表示诱饵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被试仅仅是注意到,但在决策时忽略了,完全没有证据;实验设计有争议:作者试图检验感知型情况,但饼图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认为是数值型的,同时多个操纵实验表明该实验设计易受外部因素影响,不稳健;作者始终无法清晰地定义什么时候会激活系统2,多个实验结果完全可以用3A框架自洽地解释相反的结果;可靠的、原创的贡献有限 比较的模糊性、诱饵可及性、诱饵适用性;个体对模糊性的容忍度 目标target产品的选择比例 Logistic回归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ology ABM特刊

  • 积极主义观点:确保拥有合适的数据、经验知识与合适的方法支持下,ABM预测是可行的
  • 实用主义观点:ABM可尝试谨慎预测,可以增强对目标系统及其潜在运作机制的理解,探索更多可能
  • 怀疑主义观点:模型需要包含的过程通常是未知的;缺乏高质量的数据

通过间歇性聚类点过程学习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模式4

诺奖之后的复杂科学:18位学者勾勒未来20年复杂系统研究图景5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布给复杂系统研究领域的Syukuro Manabe、Klaus Hasselmann与Giorgio Parisi “for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physical systems”,“他们的工作奠基了人类理解地球气候及人类如何影响地球气候,同时革命性地改变了无序物质和随机过程的理论”。

目前对于复杂系统一个较为共识的定义是:“a complex system is formed by many interacting elements that give rise to emergent phenomena.”,但这里所提及的足够产生涌现的元素数量可能从一个较小的数值到极大的范围,因此这里可以看出复杂和涌现现象对元素的数量要求可能与物理学中大数相差甚远。

一个公通俗的说法是复杂性源于随机型和有序性的竞争,复杂系统的基本拓扑结构与系统要素之间的互作网络具有某种随机型有关系(网络方法)或者说互作符号存在内在相关(内旋玻璃方法)。

目前,我们对复杂系统的认识仍然是非常有限的。英国玛丽女王大学艾伦·图灵研究所的Ginestra Bianconi 认为未来20年,复杂科学在与气候变化、生物、量子通信结合的领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真正的跨学科方法。

业界动态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2023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主要提出在2025年实现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主要涉及方面包括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质量、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数据技术、安全、国际合作的全方位系统化布局,其目的是实现在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绩。

主要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数字中国整体建设框架被概括为“2522”:

img

夯实两大基础:数字基础设施 - 数据资源体系

主要涉及:

  • 数字基础设施
    • 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
    • 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 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
    • 北斗规模应用
    • 系统优化算力规模设施布局(东西部算力互补协同)
      • 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
    • 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 数据资源体系大循环
    • 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
    • 构建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
    • 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
      • 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
      • 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
      • 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数字技术与“五位一体”深度融合

  • 数字经济
    • 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
    • 投资案例引导
  • 数字政务
    • 完善规章制度
    • 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
    • “一件事一次办”,线上线下融合
  • 数字文化
    • 健康积极、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
    • 建设文化数据库
    • 打造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 数字社会
    • 教育数字化
    • 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换联网医院发展
    • 数字乡村发展
      • 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 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
  • 数字生态文明
    • 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
    • 数字化推动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
    • 完善资源资源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 构建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

强化两大能力: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 数字安全屏障

  • 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题地位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数字安全屏障
    • 维护网络安全
    • 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 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 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
    • 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优化两个环境:国内-国际数字化发展

  • 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
    •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构建技术标准体系
    • 提升治理水平
    • 净化网络空间
  • 构建开放供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
    • 建立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体系
      • 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丝路电商”
    • 积极参与联合国、世贸、G20、APEC、金砖、上合等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平台
    • 高质量搭建数字领域开放合作新平台
    • 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国际规则构建

技术技巧

AI 学术丨Consensus 三秒让你从海量文献直接找到答案!

Consensus

一个基于提问寻找文献的LLM搜索引擎。

  1. Caprioli, S., Fuchs, C., & Van Den Bergh, B. (2023). On Breaking Functional Fixedness: How the Aha! Moment Enhances Perceived Product Creativity and Product Appeal.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50(1), 48–69. https://doi.org/10.1093/jcr/ucad010 

  2. Jia, H. (Michael), Wan, E. W., & Zheng, W. (2023). Stars versus Bars: How the Aesthetics of Product Ratings “Shape” Product Preferen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50(1), 142–166. https://doi.org/10.1093/jcr/ucac043 

  3. He, S., & Sternthal, B. (2023). Beyond Numbers: An Ambiguity–Accessibility–Applicability Framework to Explain the Attraction Effe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50(1), 211–232. https://doi.org/10.1093/jcr/ucac055 

  4. Zhang, J., Cai, B., Zhu, X., Wang, H., Xu, G., & Guan, Y. (2023). Learning Human Activity Patterns Using Clustered Point Processes With Active and Inactive States.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41(2), 388–398. https://doi.org/10.1080/07350015.2021.2025065 

  5. Bianconi, G., Arenas, A., Biamonte, J., Carr, L. D., Kahng, B., Kertesz, J., Kurths, J., Lü, L., Masoller, C., Motter, A. E., Perc, M., Radicchi, F., Ramaswamy, R., Rodrigues, F. A., Sales-Pardo, M., San Miguel, M., Thurner, S., & Yasseri, T. (2023). Complex systems in the spotlight: Next steps after the 2021 Nobel Prize in Physics. Journal of Physics: Complexity, 4(1), 010201. https://doi.org/10.1088/2632-072X/ac7f75